軟中帶硬!歐洲、墨西哥回應特朗普關稅威脅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分別征收30%關稅。
歐洲多方對美國威脅加征關稅表示強烈不滿,表示歐洲不應被美威脅嚇到,應減少對美依賴;墨方表示將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分歧,不會在國家主權問題上作出任何讓步。
7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乘直升機返回華盛頓白宮。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關稅大棒又揮向歐墨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布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的信。特朗普宣稱,墨西哥未能阻止芬太尼等進入美國,在配合美國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方面也做得不夠;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導致美國出現對歐巨額貿易逆差,雙方關系“遠非互惠互利”。
信中措辭與過去一周發給其他國家領導人的信基本一致,包括警告對方不要對此次加稅進行報復、鼓勵對方企業遷入美國、如對方積極配合可能對稅率進行調整等。
4月3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聲明。新華社發(歐盟供圖)
歐盟:必要時對等反制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2日說,美國對歐盟出口產品征收30%的關稅將擾亂重要的跨大西洋供應鏈,損害大西洋兩岸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歐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時對等反制。
馮德萊恩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歐盟始終尋求與美國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仍然準備在8月1日之前繼續努力達成協議。與此同時,歐盟將繼續深化全球伙伴關系,堅決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表示,關稅推高通脹,制造不確定性,阻礙經濟增長。他說,歐盟將繼續保持“堅定、團結”,隨時準備保護自身利益,并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強有力的貿易伙伴關系。
這是4月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外拍攝的歐盟旗幟。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歐洲多國強烈反對
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特朗普的威脅言論,并呼吁歐盟“堅定捍衛歐洲利益”。他表示,法國對威脅言論“表示強烈反對”,并強調如果歐美雙方未能在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歐盟將“動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加緊準備切實的反制措施”。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經濟開放與貿易往來帶來繁榮,不合理的關稅則摧毀這一切。西班牙將繼續支持歐盟委員會與美國談判,力爭在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
荷蘭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表示,美國的這一威脅并非正道,令人擔憂。他呼吁歐盟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爭取與美國達成互利結果。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卡特琳娜·賴歇表示,美國關稅將對歐洲出口企業造成沉重打擊,并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她呼吁通過務實方式解決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
行業:美關稅政策損人不利已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稱特朗普此舉“令人震驚”,并呼吁采取果斷反制措施。他說,歐美已密集談判了三個多星期,并提出了保障共同利益的建議,這時特朗普突然決定加征關稅,毫無道理,缺乏誠意和應有的尊重。他呼吁立即啟動對美國商品的第一輪報復性關稅。
德國工業聯合會管理委員會成員沃爾夫岡·尼德馬克表示,特朗普的威脅對大西洋兩岸的工業界來說是一個警報。他警告,將關稅作為政治施壓工具,將推高成本、威脅就業,并削弱歐美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家汽車經銷商店內的車輛。新華社發(張平攝)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表示,當前歐美貿易關系面臨沖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美國針對歐盟汽車行業征收的進口關稅,已造成德國企業數十億歐元的損失,且損失仍在持續擴大。她呼吁歐盟與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國際與歐洲事務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丹·奧布賴恩表示,對出口美國的歐盟商品征收30%的關稅將產生重大貿易破壞效應。他指出,歐盟與美國之間爆發更廣泛經濟沖突的風險已經上升。
德國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賽勒斯·德拉魯比亞指出,歐盟在談判中應采取強硬立場,因為模型顯示,對歐盟加征關稅給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要大于歐元區。他說:“特朗普忽視了一個事實,即關稅所造成的更高通脹、更高利率和經濟放緩的影響,通常會滯后顯現。而所謂的‘大而美’法案并不足以抵消這些負面效應。”
墨西哥:關稅“不公平”
墨西哥聯邦政府12日發布公告說,美方當天正式提出的對墨關稅舉措“不公平”。墨總統表示將尋求外交方式解決分歧。
公告指出,墨方已就保護企業與就業崗位展開對美談判。墨西哥方面由經濟部、外交部、財政部、公共安全部和能源部組成代表團,正與美方多個部門就經貿、安全、移民、邊境、水資源等議題開展磋商。
這是今年3月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國家宮,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新華社發(弗朗西斯科·卡涅多攝)
墨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當天出席活動時表示,墨方尋求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分歧,同時不會在國家主權問題上作出任何讓步。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格納西奧·馬丁內斯在此前一份報告中分析說,美國新關稅政策將使墨西哥出口受挫,壓縮勞動力需求。墨西哥北部制造業出口區受沖擊尤重,就業減少恐加劇貧困問題。(記者:徐興堂、康逸、張兆卿、喬本孝、車云龍、張毅榮、吳昊、翟淑睿、康逸、張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