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里看共贏丨從滾燙爐火到云端算法 一塊鋼鐵如何串起全球“共贏鏈”?
鏈博會的“鏈”,是全球伙伴手拉手的紐帶。這條看不見的“鏈”,一頭扎根中國的工廠車間、智慧港口,一頭串聯起世界經濟齒輪的高效運轉。數智化時代,鋼鐵產業(yè)鏈也已經被重新定義,一塊鐵礦石的旅程不再只是滾燙的爐火與鍛造,而是冷靜的云端與算法。
在先進制造鏈南京鋼鐵展區(qū),有個會“講故事”的鋼鐵空間。
在智慧大屏上,匯聚了26條生產線,一塊來自非洲或者澳大利亞的小礦石,在這里逐漸成長為鋼筋鐵骨的全流程清晰可見。
大屏幕下邊展示的是智慧連鑄生產場景,很多重要材料都由它生產而來。沙特的海上油田、非洲首條電氣化輕軌、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等,都有它的身影。
在南鋼的“朋友圈”里,全球400多個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中,都能找到這樣“你中有我”的合作印記。把它們鏈接起來的特殊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南京鋼鐵的智能工廠里,一筆耐磨鋼訂單剛錄入系統(tǒng),30秒內人工智能已經計算出共贏方案:來自澳大利亞、非洲最經濟的配礦,加入智慧研發(fā)的合金成分,產線自動切換,工人輕點鼠標即可實現智慧煉鋼。
南京鋼鐵集團JIT+C2M智能工廠綜合管理室主任 李小亮:只需要快速調整系統(tǒng)的參數,我們就能快速一鍵式啟動設備高效運轉。
數字化賦能下,全流程數據都在圍繞“共贏”精密運算,海外礦山的選礦精度更高了;遍布全球的客戶快速提供需求,鋼廠精準匹配,加工成本下降20%,生產周期壓縮了一半以上。
南京鋼鐵集團數字應用研究院聯席院長 徐發(fā)喜: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鋼鐵管理遠程化、集約化、智能化,重塑鋼鐵生產運營模式。
7天后,這款耐磨鋼將用在礦山工程機械的鏟斗上,遠銷非洲、澳大利亞等地。根據全球需求實現數智化定制,北極的LNG項目中,企業(yè)生產的低溫鋼在-162℃下依然堅韌;在3000米海底,抗大變形管線鋼承受住了200個大氣壓的考驗。
南京鋼鐵集團德國客戶 戈莫爾斯基:南鋼的先進制造能力令人驚嘆,比如我們正在使用的抗酸管線用鋼,它兼具抗腐蝕、耐低溫和易焊接三大優(yōu)勢,確保了項目的成功推進。
南京鋼鐵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秦春:我們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口原料和設備,我們的產品出口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資源保障、成本穩(wěn)定、綠色轉型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
當一塊鋼鐵“注入”共贏的溫度,中國先進制造的價值,正在用“鏈”和技術串聯起全球的資源與需求。依托強大的產業(yè)鏈供應鏈,我國制造業(yè)規(guī)模連續(xù)15年全球第一,200多種主要工業(yè)品產量世界第一,不斷把“供應鏈”化為“共贏鏈”。這就是新質生產力時代的共贏之道。
(總臺央視記者 朱繼華 朱虹 張道峰 張博 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