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潤三晉 e法同行|晉秀山河鋪陳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生動實踐
一部厚重的法治短劇《法度三晉》串起三晉大地幾千年悠悠歷史,一曲悠揚的現代合唱《晉秀山河 e法同行》融入文明沃土深厚的法治基因,一項輕快的打卡活動《掃碼學法 邊走邊TALKA》亮出現代生活輕快的法治樣態……如今,在山西,各地各部門推動全民普法創新發展,主體多元、資源共享、觸角延伸的網絡普法工作機制正在形成,公民法治素養和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7月22日,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山西站”活動在山西太原啟動。本次活動將深度挖掘各地各部門網絡法治建設豐富實踐與顯著成效,全景呈現山西全省在依法治網與依法治省方面的充分探索與創新成果。
高效普法實現“全域覆蓋”
從法治力量守護千年古建的生動實踐,到法治教育筑牢幼苗成長的深厚根基,再到普法品牌更迭網絡普法的創新模式……啟動儀式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4名代表以沉浸式講述鋪陳開山西全省范圍內網絡普法精準落地的生動實踐。
佛光寺位于山西忻州,是我國現存等級最高、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建筑,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梁思成先生口中的“中國第一國寶”。作為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員,胡俊英介紹,為實現文物保護工作精準落地,忻州制定實施《忻州市佛光寺文化景觀保護條例》,這是全省首部針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景觀保護的立法,科學劃定保護工作范圍與對象,強化對自然山水、文物古跡等系統性保護。在胡俊英看來,這是當地文化遺產保護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從單體保護向文化空間保護的戰略轉型,法理與技術的雙重創新使千年古建兼具歷史真實性與可持續發展的當代價值。
如今,在山西,“學憲法 講憲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校園日”等系列活動已經成為全省中小學生的法治“必修課”。緊扣青少年成長特點,山西省教育廳運用短視頻、互動游戲等新技術、新方式,將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法治“營養餐”送到學生面前。“憲法衛士”網絡學習年均參與309萬人次,學生圍繞校園欺凌、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主題創作法治微視頻4000余部,太原“云端”送法進校園、長治網絡安全教育案例推廣等實踐富有成效。
“以前覺得法院離得遠,現在看《忻說法》,覺得法官就在身邊。”在忻州,很多人有個習慣:遇到法律困惑,先點開《忻說法》看看有沒有類似案例;茶余飯后刷手機,也會隨手轉發節目里的法律知識點。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新聞宣傳處處長溫振華告訴記者,《忻說法》是該院網絡普法工作的創新實踐,核心就是把“忻州味”融入法治宣傳。開播兩年多以來,《忻說法》始終堅持“講述身邊的法治故事”這一定位,所有素材都來自忻州本地的典型案例——小到“雙十一”的消費陷阱,大到土地糾紛、家庭矛盾,都是老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事兒。45期節目期期都接民生地氣,成為忻州人朋友圈里的“普法爆款”。
創新普法展現“精準滴灌”
走進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有想‘法’生活節·互聯網企業創意普法集市活動”正在進行。參與活動的互聯網從業人員來來往往,或互相交談著法律知識的競賽心得,或三三兩兩梳理著法律游戲的通關密碼。
圖為“有想‘法’生活節·互聯網企業創意普法集市活動”現場。
該示范區管委會審計法務部副部長員淼告訴記者,“綜改示范區集聚了大量數字經濟和互聯網企業,從業人員具有年輕化、成長性強、緊跟潮流、工作節奏快等特點,我們探索了定制化普法新模式,以互聯網法律法規作為宣傳核心,融合創意集市的趣味與互動性,讓高品質法律服務走進互聯網企業員工身邊。”
記者看到,在活動現場,“法律對對碰”“法條全知道”和“普法健身房”等特色攤位前,來往參與者絡繹不絕。通過NFC尋寶、集章闖關、線上答題等多種游戲方式,參與者得以快速掌握實用法律知識。
小張是該示范區互聯網企業的一名從業人員。他告訴記者,普法集市的活動,他每期都參加。他介紹道,活動場所就設置在入駐企業員工日常必經的樓前廣場,非常方便。律師團隊組成的“法務管家”會給我們進行現場咨詢答疑、發放普法資料。工作之余過來參加一下,就像獲得了一份貼心、暖心、安心的普法“外賣”。
接下來,該示范區將繼續依托“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工作機制”,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司法機關和專業機構共同參與,邀請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等專業人士現場解讀法律規定、剖析典型案例,為精準化、高質量普法提供堅實支撐。
網絡立法聯系點為網絡普法賦能增效
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坐落著國家網信辦在山西省內設立的唯一一家網絡立法聯系點。在這里,國家、省、市三級立法征詢體系構建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流動其間,營商網絡環境持續優化的有機力量生生不息。
記者了解到,該立法聯系點打造了“一核兩點多功能”立法綜合服務平臺,為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提供了可行路徑。一“核”,是以管委會為主體,借助“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機制”發揮合力;兩“點”,是依托管委會在互聯網數字經濟企業集聚的山西智創城和山西軟件園內開設的2個“法務管家服務試點”;多功能,是指構建“線上+線下”工作平臺,增強企業群眾參與立法便捷度。
“為有效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我們多措并舉、久久為功。一方面,建立了法務管家服務試點,延伸助企法律服務。另一方面,針對初創企業法務成本高、依法經營理念薄弱的問題,我們為新設立企業提供為期6個月的免費法律服務。同時,建立涉企多元解紛工作機制,區法院和調解中心、企業協會共同合作開展訴前調解,2024年成功化解各類案件270余件。”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建章立制是實現依法治網的一項重要工作。圍繞建章立制,該立法聯系點制定了《加強網絡立法聯系點建設工作方案》。同時,結合實踐探索形成了“兩研兩詢三整合”的立法征詢七步工作法。“兩研”通過“研究解讀任務”“研定工作方案”做好前期準備,“兩詢”通過“暢通渠道征詢民意”和“組織評審征詢專家”充分征詢意見,“三整合”“整合內容及時上報”“整合意見建立臺賬”“整合流程開展普法”,實現立法征詢的全流程精細化、規范化管理。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2月底設立至今四個多月的時間,在國家和省網信部門指導支持下,我們圓滿完成了‘網絡安全法’和‘反網絡暴力高位階立法’兩項國家立法征詢工作,共征集到來自59家單位個人的各類意見140余條,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全部呈報,在網絡立法聯系點工作會議上受到了肯定。”
為更好地為互聯網企業普及網絡法律法規知識,如今,該立法聯系點將“普網絡法”與“用網絡普法”相結合,積極運用“互聯網+普法”新模式,選取一線工作人員和法律顧問參與拍攝“以案釋法”微視頻,組織“法治大講堂”線上直播活動,邀請法官和資深律師做客直播間交流互動,實現了普法由單向式傳播向互動場景式傳播轉變,讓法治文化更貼地氣、更入人心。(法治網 任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