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演熱情高漲 夏日文旅升溫(中國消費向新而行·關注夏日消費)
山西太原,優化演唱會保障服務,以觀演熱情帶動文旅發展;上海以劇院為紐帶,將街上的“流量”變為話劇的“留量”;河南開封,景區推出趣味活動,沉浸式演出受歡迎……這個夏天,演藝市場熱度不斷上升,各地創新形式,聯動多元消費業態,文旅市場亮點紛呈。
——編 者
山西:演唱會外服務多
本報記者 鄭洋洋
“太美啦!”絢爛煙花綻放,點亮了山西體育中心“紅燈籠”體育場上方的夜空,數萬名觀眾手持熒光棒,與舞臺上的歌手熱情合唱,將現場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體驗很好,不僅演唱會結束有免費接駁車,還有無人機和煙花表演。”來自陜西西安的觀眾王柳第二次來山西太原看演唱會。
良好的體驗和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太原出臺舉措打造特色演藝消費矩陣,并形成長效機制,為演唱會舉辦提供高效服務。
為方便觀眾出行,太原在主要交通樞紐、重點酒店商圈等開通免費接駁服務,同步加大公交發車頻次、延長地鐵運營時間。今年6月,太原鐵路部門還加開“歌迷專列”,滿足演唱會觀眾跨城出行需求。
“跟著演出去旅行”,演唱會前后3天,歌迷還可以憑門票享受晉祠天龍山、太原動物園等景區免首道門票優惠。“早就‘種草’山西古建,我準備趁這次機會參觀晉祠,嘗嘗太原美食。”王柳說。
“演唱會已成為太原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不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也帶動了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業態發展。”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楊俊青介紹,2024年太原市共舉辦32場演唱會,現場觀演人數近100萬人次,其中省外觀眾占比近七成,帶動消費41億元。
上海:話劇市場熱度增
本報記者 曹玲娟
“我感覺,身上的葉子一片一片掉光了,只剩下樹干……”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舞臺上,話劇演至高潮;舞臺下,觀眾沉浸其中。
一名來自北京的觀眾說,自己趁暑假專程來上海觀演,“不虛此行”。
上海話劇演出的場次和總票房,常年位居全國前列,夏日熱浪中,市場熱度不降反增。“吸引年輕人,暑期是必爭黃金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說。
每逢周末,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大小3個劇場全開,1009個座位滿滿當當。今年6—8月,中心所在的話劇大廈將舉辦173場演出。“6月至今,觀眾人次已較前兩個月上漲近30%,6—8月預計迎來3萬多名觀眾。”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副總經理陸莉萍介紹。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所在的武康—安福風貌街區,范圍不過0.4平方公里,日均人流量卻能達2萬至3萬人次。為了將街上的“流量”變為話劇的“留量”,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周邊商鋪開展“友好鄰居特別企劃”,藝術中心會員或當日持票觀眾在參與店鋪消費時可享優惠。
同時,為了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開放沿街面,方便觀眾自由出入劇院咖啡廳,品嘗為劇目定制的飲品;設立“戲劇空間站”“小小戲劇家”等文化空間,舉辦特色交流活動;在演出大廳增設劇目打卡點,“定格”劇場時刻……話劇大廈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成為一個有“生命”、有記憶的城市公共空間。
河南:沉浸參演體驗足
本報記者 張文豪
馬匹嘶鳴,塵土飛揚,“梁山泊將士”冒著烈日和硝煙“沖入城中”,現場一片叫好。
“景區太值了,以為只是比畫比畫,沒想到場景這么逼真。”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座無虛席的觀眾席中,游客陳軒感慨,“好在入園第一件事就是預約了這場演出,晚了就搶不到了。”
近年來,以武俠文化為切入點,萬歲山在文旅市場嶄露頭角。上半年,景區游客超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39.33%;綜合營收突破6億元,同比增長162%。
“暑期入園游客明顯增多,針對夏日高溫天氣,景區推出清涼節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游客和親子人群。”萬歲山品牌宣傳部經理王雪瑩說。
在萬歲山武俠廣場,游客張女士帶著孩子在水幕中玩耍。她說,在景區隨時能遇到各類表演,游客還能換上古裝,沉浸式參與劇情,“孩子玩得特別盡興”。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規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看來,萬歲山武俠城通過精心構建“武俠世界”、提供高性價比服務,吸引高黏性的游客群體。
景區推出“3日無限次入園”服務——一張門票可在3天內無限次進出。同時,聯合開封城墻、開封鐵塔等周邊景點,推行一張票通玩。王雪瑩表示,景區每天有上千場演出,風格多元,“用增值服務創造超值體驗”。
暮色四合,一群大漢掄起木棒,將沸騰的鐵水奮力擊向夜空。“砰”,萬千鐵花灑落。游客紛紛舉起手機,留下美好回憶,陳軒也是其中一員:“演出單已經收藏好了,明天我還要入園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