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誹謗門”、鳳姐、小月月……這些網絡熱門話題和人物的誕生并非偶然現(xiàn)象,其背后往往有灰色利益關聯(lián)。在昨天召開的北京網絡新聞信息評議會第五次會議上,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透露,50%的網絡爭議帖背后都有“推手”在操作,而非單純靠網民的點擊率。這些“推手”有的是網站版主、網頁編輯,還有的是專門的網絡公關公司,他們負責全程操控,為的是攫取高額的回報。
據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wèi)處網絡管理處副處長張俊介紹,由于網絡的快捷和互動性,在短時間內能夠向整個社會輻射傳播,十分容易產生爭議性話題或人物。這些話題或人物往往能夠吸引巨大的觀眾群體。這個巨大的效應催生了網絡公關行業(yè)和網絡推手職業(yè)。
網絡公關公司的推手們一般都是三步走,首先需要篩選出爭議人物或話題,包裝之后在各大門戶網站或論壇進行集中發(fā)帖,并通過雇傭大量“網絡水軍”(網絡用語:發(fā)帖俗稱“灌水”,水軍指那些靠發(fā)帖獲得收入的網民)的瘋狂回帖在短時間內騙取點擊率,吸引網民的眼球。成為議論焦點后,推手們就會聯(lián)系傳統(tǒng)媒體如電視臺、報紙等對爭議話題或人物進行報道。最后,推手們會和企業(yè)聯(lián)系廣告投放。“推個人的收費一般在30萬左右,如果要推企業(yè),則是十幾萬至幾十萬不等。”據搜狐網副總編輯國慶臨介紹,這種模式起始于“超級女聲”,之后的“天仙妹妹”、“芙蓉姐姐”、“鳳姐”等均是這種炒作模式的產物。
但隨著互聯(lián)網影響力的逐漸擴大,不少網絡公關公司不再僅限于炒作爭議話題或人物,而是在企業(yè)競爭、攫取個人巨額利潤上大做文章。如近日警方依法查處的蒙牛公司員工涉嫌雇傭網絡公關公司惡意損害競爭對手聲譽案件,以及山西臨汾論壇管理員涉嫌制造炒作當?shù)劂y行“國慶降半旗”敲詐勒索案件,相關當事人的行為已經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嚴重損害當事方利益,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市網管辦網絡宣傳處副處長王強表示,網絡公關的危害在于助長企業(yè)間的不正當競爭,愚弄廣大網民,扭曲網絡輿論,嚴重誤導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網絡公關泛濫關鍵在于網絡的監(jiān)管。據介紹,我國法律、部門規(guī)章、治安條例等都沒有對網絡公關的行為進行明確界定和監(jiān)管,所以,網絡輿論監(jiān)督仍然存在灰色地帶。“政府應當為網絡公關劃定界限,哪些行為是合法,哪些是違法,這樣才方便管理。”同時,他認為相關的網站和論壇應該嚴格自律,對網絡爭議帖及時監(jiān)督和處理。
昨天參會的八大網站代表表示,將加大本網站和論壇的監(jiān)管,并在網站明顯位置掛出發(fā)帖須知和倡議書,共同抵制非法網絡公關行為,維護網絡文明。(記者劉可)
[責任編輯:許莉]